梁武帝萧衍发明“魔”字,自己却因“心魔”而死?

可能很多朋友还不知道,“魔”这个字是由梁武帝萧衍所发明。梁武帝是南北朝南梁开国皇帝,在位47年时间。梁武帝在位期间不仅治国有方,而且他本身还很有文学造诣,所创诗赋有上千首,而且还有不少名作。不过梁武帝晚年却因沉迷佛教,开始怠慢朝政,导致朝内动荡,爆发侯景之乱。实际上当时梁武帝的精神状态已经出现异常,他心中的“心魔”让他痛苦欲绝,这个“心魔”究竟是什么呢?

梁武帝萧衍发明“魔”字,自己却因“心魔”而死

(一)梁武帝萧衍的“魔”字

他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又曾钦令编《通史》六大卷,并亲自撰写了序。他才思敏捷,文笔华丽,不乏名作。

年轻时梁武帝勤于政事,很重视对官吏的选拔任用,在他的努力下,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可谓是国库充裕,百姓安居乐业。而且据说他很节俭,一床被子盖两年,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

钱穆是这样评价梁武帝的:“独有一萧衍老翁,俭过汉文,勤如王莽,可谓南朝一令主。”这样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算是少之又少了。

当然,如果事情一直这样持续下去,那这位梁武帝一定名垂青史,会成为今人效仿的楷模,但晚年的梁武帝沉迷于佛教,不理朝政。

然而他佛法造诣很深,而且我们现在使用的魔鬼的“魔”字,是他创造的,而他自己最终却被“心魔”折磨致死,不知道这一切冥冥中是否是注定好的。那么这些所谓的“心魔”都来自哪里呢?

梁武帝萧衍发明“魔”字,自己却因“心魔”而死

(二)梁武帝萧衍的“心魔”

他的心魔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猜忌。

萧衍能文能武,从基层做起,一步步升至参军、给事黄门侍郎。在帮助萧鸾登基后的第二年,北魏孝文帝率兵来袭,萧衍自告奋勇,带领作战,最后大获全胜。成为太子中庶子,慢慢地大权在握。而萧鸾做了五年皇帝就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又是暴君一个,不得民心。

后来萧衍顺从民意,拿下萧宝卷,又让群臣“逼着”坐上了皇位。古代君王都有对功臣、重臣猜忌的弊病,基于这点,萧衍的疑心病就更重了。在他登基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算是范云和沈约,他们帮萧衍谋划,最终辅佐他登上了皇位。萧衍登基后,二人并没有得到重用,范云建国就病死了,而沈约在萧衍的不断指责下,最终愤懑而死,其他的朝臣自然也逃不过这“待遇”,为此,大家怨声载道,可也于事无补。

二是绝望。

这要从两个人说起,一个是他的六弟萧宏。

梁武帝萧衍发明“魔”字,自己却因“心魔”而死

当萧宏窝藏杀人凶手时萧衍也不加以追究惩罚,反而加官进爵,这个萧宏不但不感恩,反而变本加厉,肆无忌惮的胡作非为,还想夺取萧衍的皇位。派人刺杀萧衍时,事情败露,但萧衍并没有怪罪萧宏,萧宏最终病死,但这件事对萧衍的打击是很大的。

另一个是他的儿子萧综。萧综的母亲吴淑媛原来是东昏侯的妃子,后来跟了萧衍,不足月就生了萧综,然而萧衍并没有歧视这个儿子而是不断地重用他,封他为将军。后来萧综的母亲失宠后,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儿子,从此他们父子之间就更加疏远了。

后来,梁和北魏在边境发生冲突,萧衍让萧综领兵,但萧综投奔了北魏。还改名为萧赞,并为东昏侯服丧服三年。萧衍知道后非常生气。

这两次打击对萧衍是很大的,也让他渐渐对红尘和人事绝望了。

梁武帝萧衍发明“魔”字,自己却因“心魔”而死

(三)梁武帝萧衍被自己的“心魔”折磨而死

在天监三年(五〇四年)下诏表示自己皈依佛教,同时要求公卿百官、侯王宗族“宜反伪就真,舍邪归正。”在意识形态领域把佛教置于比儒、道更高的地位,视为国教。

其后又下诏,“令其王侯子弟皆受佛戒,有事佛精苦者,辄加以菩萨之号。”(《魏书·萧衍传》)一时朝廷上下、王侯家族,奉佛成风。

宗教信仰是没什么错的,但萧衍却是十足的迷信,他还几次入寺做了和尚,并全身心研究佛学理论,无心再理朝政,刚愎自用,乱建佛寺,不听劝谏,政绩大大下滑。

在他的带动下,梁代王公贵族纷纷仿效,捐资建寺,一时寺院剧增,仅建康(南京)一处就有五百余座,全国则有二千八百余座,较大的寺院往往周宇环绕,延袤数里,有若天宫。

唐代诗人杜牧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是对京城建康佛教盛况的形象描写。兴修寺院不仅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而且整个国家的政治方向出现了严重偏颇,使得国家弊病丛生。

不管是对人事的绝望还是对自己早年某些行径的愧疚,他都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痴迷念佛上,连起码的是非判断能力都没有了,最终在他86岁那年,以帝王之尊被活活饿死在台城里。

由此可见,摧毁一个人的并不是外在的压力或环境的险恶,而是来自于自身的精神崩溃。年轻时的萧衍几乎是完美的,无论才华还是品德,但最终却被自己的“心魔”折磨而死,可悲可叹。不得不使人感慨:我们最强的对手往往就是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