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是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女子一般不称而立。
而立之年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就是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就可以有所成就,四十岁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身边的事情,五十岁能看透世事,知道什么是不能强求的,六十岁时境界开阔,听得进各种不中听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做逾矩的事。”孔子在鲁国宣传自己“仁政”的为政理念,不被认可,就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经历卫国、郑国、陈国、晋国之后,还是屡屡碰壁,然后他就说了这番话,感慨自己从三十岁开始弘道,至今也没实现目标。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所以他对于自己的这种人生规划被儒家历代奉为范本。现在“而立之年”经常就用于形容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人格独立、学业有成、事业自立,多用于形容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