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就是腊八节,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来年丰收的传统,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后来就融合成了今天我们过的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腊”的含义有三种:一是“腊者,接也”,新旧交替的意思;二是“腊者同猎”,指猎取动物,用肉“冬祭”,祭祖、祭神;三是“腊者,逐疫迎春”。这些意思都与祭祀有关,也验证了中国古代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盛大的祭祀的事实。在《礼记·郊特牲》里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说是“清祀”。到了周代就叫“大蜡”这也是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的来源,在腊月祭祀的这一天也就有了“腊日”的叫法。到了先秦时期,就规定腊祭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说文》里也记载过:“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徒为了扩大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就把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也定在了腊祭这一天,后由于佛教介入,两个节日融合,使腊日逐渐成了一个被大家重视的节日,在南北朝时期,就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为腊八节了。在佛教说法里,佛祖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经过了六年的苦修,日食一麻一麦,身体渐渐变得极度瘦弱,后来觉悟一味的执着于苦行,只是肉体上受苦,是没有办法彻底证悟的,就调整了修行方法。河边的牧牛女,看到佛祖起身,立马将母牛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端给佛祖,礼拜奉献。释迦牟尼每日接受牧女供献的乳糜,一月之后,恢复强健,在菩提树下得道,这一日正好是腊月初八。后来大家在腊八节喝的腊八粥就是从牧牛女供奉给佛祖的乳糜演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