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婚姻嫁娶中把牵线搭桥的人称为媒人,媒人一般是一些妇女,所以也叫她们为媒婆,因为古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媒婆的行业由来已久。
早在春秋时期媒人就已经诞生,在《诗经·卫风·氓》中就已经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可见自从有嫁娶就已经有了媒人。媒人诞生于民间,周代是没有专门管理姻缘的部门的。周朝法律里规定男子三十岁必须成亲,女子二十岁必须嫁人,这样的话国家不负责分配,就需要民间的人自己找。大家也不方便挨家挨户查看适龄的男女是不是可以婚配,就诞生了媒人这个行业。后来官方规定了成婚的六礼,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媒人。想要嫁人娶妻,就必须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方不经过媒人提亲就不能娶妻,女方没有媒人来提亲即使老了也不能嫁人。媒人一般是一些妇女,这样的身份方便她们在内宅里走动,亲自看一看这些待嫁的姑娘或者瞅一眼提亲的男子都不显得十分突兀。媒婆也分为“官媒婆”和“非专业媒婆”,元代《典章》里记载:“媒妁由地方长老,保送信实妇人,充官为籍”这个就是官媒婆,是需要家族族长出面作保,入了官方典籍的职业媒婆。这个身份类似于衙役,要管理女犯人的婚配,解决婚姻纠纷等等。在处理官府交给的婚姻问题的同时,官媒婆也可以自己经营婚姻介绍所,收取两份工作的薪水。非专业媒婆就是私下里为各家各户做媒的人,她们走家串户,了解各家情况,哪家有待嫁的姑娘和要娶媳妇的青年,她们都了如指掌,为别人做媒也就极为方便。